教师成长

弘扬师德 铸就师魂

 

 弘扬师德   铸就师魂

          中国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敬业最为奉献的一支队伍。我国一千六百多万名教师,教育着二亿五千多万名青少年学生,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没有广大教师的艰苦奋斗,就没有教育事业的今天,就没有我们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必须建设好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

      人民教师是无比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安师大孙德玉教的说:“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德高);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学高)。”

一、师德的深刻内涵

           师德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资格的必备条件。 自古以来,关于师德就有很高的定位,教师在道德上承担了超过一般社会成员的责任。汉代思想家扬雄把教师看作是人们道德的楷模,他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充分说明了教师理应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和表率,教师本身就被赋予更多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这其实是将师德定位为一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固然,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但更是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教师的一种品性和德性。师德表现为德性与规范两个方面。德性是教师对自我生命道德意义的蕴涵与表达,规范是教师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      
          事实上,道德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力量,而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个人走向幸福生活、提升生命存在价值的基石,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内在品性。
         可见,道德性是教师劳动的第一特性,脱开这一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无从谈起。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既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创造性展示,又是教师道德智慧的自然流溢;既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德行的展现。所以,教师德性是教师自我人生的道德追求,自然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性活动的基础。教师职业的道德特性决定了教师所传授的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负载着某种价值意义或道德意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其专业能力的循序发展,也是其职业品质和道德人格的自觉生成,是学识与修养、能力与品行的和谐共生。然而,在我国教师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技能优先的行为主义倾向,只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和教学实效,造就了一批“缺乏道德的教学能手”、“没有精神的教育专家”。把教师理解为严格按照某种计划控制、操作和生产的施工员,忘记了教师的道德人格以及师生关系的道德性所具有的重要的教育意义,消解了教师教育行动的道德性,从而使得部分教师的行动失去了道德的维度和约束,有些教师甚至放弃了自己教育行动的道德追求。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
    (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全国知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师肩膀上的担子有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是国家的代言人。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爱事业:即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一辈子的追求,而不是当成谋生的手段。事业就要奉献,就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90多岁高龄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爱学生:即不以学生的学习优劣、品德好坏、家长地位高低、相貌的美丑为转移。而是无条件的、平等的、一视同仁的爱。教师要“无私”、“无隐”,因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而且是他们身边的学习榜样。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 
        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
        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
        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纯是个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陶行知)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其次,必须切实贯彻素质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山东的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模式             【三个课堂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个模块划分(预习-展示-反馈 )和六个课堂展示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叶澜说:“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如果只传授知识,教师教学完全可以被电脑教学代替,然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艺术,更是精神的传授,只有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是师德高尚的教师。”
 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身正与学高孰重?经师与人师谁好?)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还要学会
          爱自己:一方面要保重身体,使自己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方面是要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做到“学而不厌”:既要终身学习、又要做流动的清泉;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把自己锻造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三、  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正确的学生观是把学生当成:“人(“发展中的人”、“社会独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尊重、理解、热爱学生(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来施教,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
          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厚爱与期待,那么他将更加亲近老师,并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要求,就必然会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后生可畏、罗森塔尔效应)
         2、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义务,作为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能上好一门课,且教学水平要高,教学效果要好。
          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教育教学原则。
             1)坚持因材施教,实现人尽其才。
             2)坚持启发诱导,培育创新人才。
             3)  坚持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以学定教、以教示学。)
          3、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师的殷切希望
          2007年08月3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亲切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胡锦涛对全国教师提出四点希望:
         (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2)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3)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4)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
           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以及向广大教师致慰问信时,对教师的作用(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品质(理想、道德、学识、仁爱缺一不可)、教师的发展(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谈教师的作用时:     
      (1)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2)习近平主席说:“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 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在谈教师的品质时:
            习近平主席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点好老师的共同特质:
          理想、道德、学识、仁爱缺一不可
          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就要求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
  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谈教师的发展:
       2013年9月9日,习近平向广大教师致慰问信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习近平对广大教师做出了这样的承诺:“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育德;教师的职责就在于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不仅被视为道德的化身、父母的替身;而且被当作社会的典范、人类的楷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把教育当作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而圣神的称号。

下载附件

校园公告
地址:芜湖市六郎镇芜屯路88号 热线电话:0553-2599198  0553-2599169
联系人:13965163169(袁老师)  皖ICP备202201553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22102000473号